——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安徽省黄山市调研团
7月12日,经过七天的实地实践考察,华中农业大学赴安徽省黄山市实践小分队的有关徽文化的社会调研活动已经园满结束。期间,虽然烈日当头,但队员们都不辞辛劳,全身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并受到了当地徽字号公司的大力支持,以及当地国家代表非遗传承人的称赞,成绩显著,硕果累累,颇受好评。
为了实践调研的普遍性和真实性,队员们不辞辛苦,每天一大早就出发,先后去了胡开文墨厂、徽文化博物馆、屯溪老街、罗经博物馆、徽字号公司等地区了解情况,烈日当头,却毫无怨言。
此次调研活动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当地徽文化博物馆与文化传承公司进行参观拜访,并适时发放问卷,以获得充分的数据资料,以便在后期整理得出准确的徽文化传承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的结果。第二个阶段,对徽字号负责人以及黄山当地国家代表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以便更好的探索徽文化传承的专业脚步。第三个阶段,主要用于分析与讨论实践团队所获取的数据与相关信息,以得到本次实践的最终成果。
在实践的一周时间中,队员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深入到社会中,进行实地调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组织和交际能力。
其中,以参观当地徽文化博物馆及相关文化传承公司为主,对黄山当地徽文化传承现状进行了实地的交流和考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7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安徽省黄山市基于数据分析可行性和网页设计的徽派非遗文化传承研究小组出征,成功抵达黄山市,并于当日参观了胡开文墨厂,对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7月7日,小分队来到了位于屯溪区的徽文化博物馆,它是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全面体现了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从博物馆中一件件沉淀了历史的文化瑰宝中,小分队领略到了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多彩,更加坚定了小分队成员对于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坚定信念。而午饭后漫步在屯溪老街的小分队,更是深深的感叹与徽文化的独特魅力。
8日,小分队一行人来到了黄山市罗经博物馆,来自历史的独特工艺,让小分队更加感叹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博物馆出来,漫步在具有徽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中,感受着绵绵细雨拍打面颊的舒适,享受着时间的流逝,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徽文化可以在这里连绵不断的传承下来。
9日、10日,小分队一行人来到了徽字号公司进行参观与数据收集,徽字号公司是一家以竹雕,木雕,砖雕,石雕等非遗技艺进行文创旅游产品开发,代工以及接待研学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集徽雕工艺品生产、徽州雕刻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在负责人的指引下,小分队一行人不仅充分的感受到公司的文化氛围,更是采访到了国家非遗代表传承人徐春来大师。通过与大师的简单交谈,了解到了手艺人眼中的文化传承,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传承,更应该是精神与信念的一种延续,大师用自己朴素的言语更是让小分队一行人领略到了徽文化传承的别样角度,获益匪浅。
11日,队员们来到了漆器大师甘而可的工作室,伴随着大师认真的讲解与指点,漫步在美丽的漆器身旁,小分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领略着历史与时间的别样风采。
12日,作为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小分队成员们开始整理之前在徽字号公司搜集的数据以及问卷调查的数据,开始进行相应的网页设计,并于下午陆续离开了徽州。为此次徽州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关心,实践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顺利,全心全力,获得了领导和当地传承者的一致好评。
此次徽州之行大家都收获颇丰,既对徽州的传统非遗技艺感到震撼,也对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深感敬佩,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运用专业和特长深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受益匪浅!
文字记者: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安徽省黄山市基于数据分析可行性和网页设计的徽派非遗文化传承研究小组 赵梓竹
摄影记者: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安徽省黄山市基于数据分析可行性和网页设计的徽派非遗文化传承研究小组 胡渊
审核人: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安徽省黄山市基于数据分析可行性和网页设计的徽派非遗文化传承研究小组 指导老师 程妮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